1. 孔子:
- “礼之用,和为贵。” ——论语·学而
(礼仪的作用,在于使社会关系和谐,和谐是最可贵的。)
2. 孟子:
- 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” ——孟子·公孙丑下
(良好的时机比不上有利的地理条件,有利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人心的团结与和谐。)
3. 老子:
- “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” ——道德经·第四十二章
(世间万物都包含着阴阳两种力量,它们相互作用、调和,从而达到平衡与和谐。)
4. 管子:
- “和合故能谐。” ——管子·内业
(只有和谐相处,才能协调一致,达成目标。)
5. 荀子:
- “均发而不偏,则和。” ——荀子·王制
(公平分配资源,不偏袒任何一方,就能实现和谐。)
6. 墨子:
- “兼相爱,交相利。” ——墨子·兼爱
(人们彼此相爱,互相帮助,就能创造和谐的社会。)
7. 尚书:
- “协和万邦。” ——尚书·尧典
(协调各国的关系,使天下和谐共处。)
8. 庄子:
- “夫和实生物,同则不继。” ——庄子·天道
(和谐能够孕育新生事物,但如果完全相同,则无法持续发展。)
这些名言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“和谐”这一理念的深刻理解和追求,涵盖了个人修养、社会关系以及自然宇宙等多个层面的意义。如果你需要更具体的解释或某位思想家的相关,请告诉我!
文章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腾飞百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