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罄怎么读?”这是许多人在阅读古文或成语时常常遇到的疑问。汉字“罄”(qìng)虽然不常出现在现代汉语的日常交流中,但在古典文献、成语以及书面语中却频繁出现。正确掌握其读音和含义,有助于提升语言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。
我们来解答最核心的问题:“罄”字究竟怎么读?它的普通话拼音是“qìng”,第四声,音同“庆”。这个读音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明确标注。需要注意的是,“罄”字并不读作“kēng”或“qiān”,有些人因形近而误读为“磬”(也读qìng,但意义不同)或“罄竹难书”中的“书”字影响而误判,这些都是常见的发音误区。
“罄”本义为“器中空”,即容器里的东西用尽、空无一物。说文解字中解释:“罄,器中空也。”从字形上看,“罄”为上下结构,上部是“殸”(古同“声”),下部是“缶”(陶器),合起来表示声音停止于空器之中,引申为“尽、空”之意。“罄”字的核心含义就是“尽、完、空”。
在实际使用中,“罄”多用于书面语或成语中。最常见的例子是“罄竹难书”。这个成语出自旧唐书·李密传,原句为“罄南山之竹,书罪无穷”,意思是即使把南山的竹子都用来做竹简,也写不完其所犯的罪行。“罄竹难书”多用来形容罪行极多,难以尽数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感情色彩强烈,通常用于贬义语境。
“罄”还可组成其他词语,如“告罄”——表示货物、资源等已经卖完或耗尽,常见于新闻报道中,如“门票已告罄”“库存告罄”;又如“罄尽”“罄竭”,都表示彻底用尽的意思。
在古代诗词中,“罄”也偶有出现。例如唐代诗人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写道: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荣枯咫尺异,惆怅难再述。北辕就泾渭,官渡乏薪炭。夜久语声绝,如闻泣幽咽。岂知秋未登,贫窭有万端。囊中恐羞涩,留得一钱看。”其中虽未直接使用“罄”字,但“贫窭”“囊中羞涩”所表达的匮乏之意,正与“罄”的内涵相通。
学习“罄”字,不仅要知道它怎么读,更要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蕴。它提醒我们珍惜资源,警惕“告罄”的危机,也警示人们不可“罄竹难书”般积恶成祸。在信息爆炸的今天,正确理解每一个汉字,尤其是那些看似生僻却蕴含深意的字,是对中华语言文化的尊重与传承。
“罄”读作“qìng”,意为“尽、空”,广泛用于成语和书面表达中。掌握它的读音与用法,不仅能避免误读尴尬,更能提升语文素养,深入理解汉语的精妙之处。下次当你看到“罄竹难书”或“库存告罄”时,就能准确读出并恰当运用了。
文章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腾飞百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